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在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保障体制,创新培训模式方法,完善培训机制制度,加强培训能力建设,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中小学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情况
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80年代后期至2001年,1999年前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1999年起,师资培训工作由学历补偿教育向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的继续教育转移。第二阶段:2002年至2007年,教师培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教师培训以“五好”(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为目标。
(一)学历补偿教育与第一轮教师继续教育
1986年起,通过组织中师函授和在职教师进修等多种途径,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得到明显提高,为普及义务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98年,安徽省教育委员会印发《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指导体系基本建立。
(二)新课程师资培训与第二轮教师继续教育
2002年,安徽省教育厅、人事厅和财政厅出台《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明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每5年为一周期,每周期内年均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72学时。200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领导与管理体制、目标与原则、类型和项目、证书管理、经费保障、基地建设和奖惩措施等。
2003年,省教育厅印发《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第二轮岗位培训实施方案》,组织以新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岗位培训。自此,校本培训纳入教师培训模式体系。2007年,省教育厅印发《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实施方案》,培训以新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新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实施新课程能力为目标。
(三)以“五好”为目标的第三轮教师继续教育
2008年,省教育厅印发《安徽省2008—2012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实施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在培训模式上,以校本培训为中心,整合集中培训与远程自修。在机制创新、制度完善和能力建设上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在组织第三轮教师继续教育的同时,出台并实施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安徽省皖北农村义务教育紧缺学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赢在课堂——名师送教皖北农村行动项目和2010年“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等。
二、2008年以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组织管理方面
为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成立教育、人事、财政、物价等部门参加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联席会议,负责统筹和协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省教育厅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处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和业务指导小组,形成组织实施和业务指导网络,逐步建立起行政业务“双线”管理机制。
实行领导负责制和“一把手”责任制。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院校、有关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校的主要负责人为继续教育第一责任人。
建立专项督导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年度教育督导和“普九”复查的重要内容。
在“国培计划”我省项目实施中,建立的培训院?;褂胧屑妒ρ挡棵诺牧嵋橹贫?、市级师训部门负责人担任“培训指导者—监督员”制度、项目绩效考评奖惩制度和实施工作报告制度等,已经成为加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组织管理制度,并在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予以执行。
(二)保障体制方面
200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是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保障?!妒凳┌旆ā访魅妨酥行⊙Ы淌绦逃睦嘈秃拖钅?,要求“除按规定必须进行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外,停办一切不合理的教师培训”,对整顿培训秩序,规范培训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实施办法》中明确了培训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渠道,列入年初教育预算之中。(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继续教育经费由本级财政安排,经费标准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1.5%,并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费附加中按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训。)随着,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政策的出台,又将“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纳入经费保障政策。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适时修订《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培训模式方法方面
1.以全员培训为基础
全方位、大规模、有步骤地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是我省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经验之一。从基础教育发展和教师需求出发,分阶段实施以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能力为主题的培训,培训贴近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的实际需要,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更新,提高师德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和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全员培训以及省级培训、“国培计划”项目都将师德教育和安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各类培训中,“师德教育”均作为第一??椤R蟾髋嘌翟盒:突箍拱踩逃?,强化安全管理。今年的教师培训,要求将安全教育作为培训课程(含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岗前培训)。
2.以农村教师培训为基点和着力点
为适应农村教师是教师队伍主体的省情,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贯彻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皖北及沿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我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向农村倾斜,以皖北农村为重点,近年来开展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都是将农村教师放到了特别重要的位置?;棺耪攵酝畋苯淌沽?ldquo;赢在课堂—名师送教皖北农村行动项目”、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特级教师送教皖北农村项目等多层次的专项培训。培训方案制定以农村教师为基点,考虑农村教师的需求和承受力,坚持底线要求;培训指标分配上向县镇以下,特别是皖北三市、沿淮七县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教师倾斜,确保农村教师比例。
3.以模式创新为关键
在教师全员培训中实行集中与远程结合、校本整合的培训模式,突出问题调研、指导和解决,充分考虑到了每种培训形式的优缺点以及它们之间的互补性,实行分类指导。在集中培训中注重问题指导,在校本培训中注重教师参与和教学岗位上问题的解决,在远程培训中注重在线辅导和资源服务,扬长避短,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在教师骨干培训中,还突出训前需求调研、训中问题指导和训后问题解决,以专题研修带动,以教师参与拉动,以考核促动。在皖北三市、沿淮七县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教师培训中,聚焦课堂教学,突出教学问题解决,坚持底线要求,确保培训实效。
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试点的“集中+远程+校本”培训模式及基于网络环境的“大校本”研修模式、合肥师范学院的“嵌入实践,三段施训”模式、“国培计划”我省项目的“两段模式”(集中+校本,远程+校本)及“影子教师”跟岗研修的“四带研修”模式等,均得到教育部师范司的肯定。
4.以分类指导为途径
对各级各类培训进行针对性指导。全员培训既有五年规划,又有年度方案,既有总体要求,又有分项指导;骨干培训每年都印发指导性文件,强化过程性指导,加强环节管理,提高针对性;皖北教师培训、教育部“国培计划”等各级各类培训,省教育厅都印发了实施《通知》;在各类培训实施过程中,师资处和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均通过专题会议和函件等形式,分类进行业务指导。
5.以加强考核为保障
加强考核是确保培训实效的关键,也是我们工作的抓手。在多类型的教师培训中,我们都十分注重考核环节,加强考核管理。为检验“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年度专题培训实施情况,以考促学,省教育厅每年都印发了关于做好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专题《考核工作的通知》,对全体参训教师实施考核。“国培计划”注重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实行“三段式”考核;骨干教师培训加强论文答辩环节和校本实践研修环节的考核管理,以确保考核效果,增强培训实效。
安徽继续教育网 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