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试行)_学习网

如何约到同城炮_附近找小组联系方式_300元四小时服务

当前所在位置:教育动态
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试行)
时间:2014-07-21 09:05:52 阅读:698

 推进机械科技人才培养,开展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本学会在完成中国科协的《我国加入 WTO 后机械制造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对策的研究》和制定《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的基础上,参照有关专业学科发展方向的发布资讯。进一步组织力量研究、编制《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旨在配合国家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不断完善机械工业继续教育法规;为大行业实施上述知识更新体系提供业务服务;加大对各地培训网络开展继续教育的业务指导,力争在 5 ~ 10 年内使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成为具有创新理念,掌握先进技术,懂得市场经济、管理知识,并熟悉有关国际通则的新一代专业技术人员。同时,本科目指南的颁布与实施,也将为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开展的机械工程师水平资格认证工作相关的职前培训和认证后的进修提高等终身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一、国际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制造业是人类财富在 20 世纪空前发展的主要贡献者。没有制造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人类的现代物质文明。没有制造技术和能力的民族是没有竞争力的民族,是不能抵御外来侵略而任人宰割的民族。制造业的兴衰不只是制造业的大事,而且是关系到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大事。高度发达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获胜的关键要素。纵观国际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主要归纳为:
   ● 对全球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 
   ● 全方位竞争信息的快速捕捉、收集和转化。
   ● 快速配置与系统集成人、技术和资源系统。 
   ● 可持续发展与对环境的适应性。 
   ● 可重组的企业。 
   ● 创新与改进制造流程和工艺技术。 
   应对挑战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主要归纳为: 
   ● 可重组制造系统。 
   ● 无损耗的处理。 
   ● 新的物料过程。 
   ● 制造用生物技术。 
   ● 企业建模与仿真。 
   ● 信息技术。 
   ● 产品与过程的设计方法。 
   ● 增强机器-人的接口技术。 
   ● 员工的教育与培训。 
   ● 智能合作系统软件。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 4 位,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1 .制造技术方面
   ● 设计技术方面 
   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产品技术主要依赖国外;
   设计基础数据缺乏,设计规范和准则陈旧; 
   新产品开发周期长,产品更新速度跟不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要; 
   新的设计方法应用不多; 
   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 制造工艺与装备方面 
   优质、高效、低耗工艺的普及率低; 
   设备利用率低,生产能力闲置。 
   ● 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方面 
   仍处于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的阶段,采用柔性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的极少。 
   ● 系统管理技术方面 
   企业管理基础薄弱; 
   许多先进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思想、生产模式和方法的引进吸收效果不佳,表现为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差,经济效益低,劳动生产率低。
   2 .体制、机制方面的主要问题是 
   ● 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组困难,资源配置不当、组织结构分散,生产集中度低,产业结构优化难,民营企业比重过小。 
   ● 缺乏成套设备的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供应商,使得大量的成套设备在市场竞争中失利。 

三、我国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现状与需求 
  1 .专业技术人员构成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01 年统计,国有和销售收入在 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机械企业共有 4.02 万个,从业人员约 1400 万。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全体职工的比例平均为 9.5% ,管理人员平均为 12.5% ,合计 22% 。 
  专业技术人员中 1966 年以前大学毕业的平均不到 5% ,中小企业几乎为 0 。 1967 ~ 1970 年毕业的占 9% , 1971 ~ 1981 年毕业的占 15% , 1982 ~ 1990 年毕业人员平均占 34% , 1991 年以后毕业人员平均占 37% 。可见 1982 年以后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合计为 71% ,占绝大多数,成为今后开展继续教育的重点对象,同时也可以看到曾一度出现的专业技术人员断层现象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 
  2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情况 
  1982 ~ 1990 年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中 50% 的人,目前年龄在 43 岁~ 55 岁之间。他们大部分学习机械制造工程专业,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工作勤恳,作风踏实,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相对的说,他们不足的是计算机技术和外语水平较差。在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对于 1990 年以后毕业的人员,上述情况有较大变化,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大为增强,他们理论基础较好,而动手能力较差;中文表达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和协作精神、吃苦精神也显得弱。随着人才流动的增加,这部分人员毕业去向首选出国或到外企、到公司,安心基层做技术工作的较少。 
  据不完全统计,在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中真正具有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的只占 36% ,外语通过 4 级的占 24% ,计算机通过 3 级的只占 8% 。三分之二左右的人员,虽然担当专业技术工作,但主要是通过其它各种渠道获得专业知识和学历的。这部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和外语水平更低一些。 
   3 .继续教育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可以看出,企业参加各种培训机会较多的依次是企业领导和设计、管理人员及制造工艺人员。培训的形式对于企业领导和设计人员以外部组织的专业培训为主,对于管理人员及制造工艺人员以内部培训为主。 
  机械工业的培训体系和继续教育随着机械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经变迁。目前机械工业的培训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于这种继续教育性质的培训机构国家缺少明确的政策及缺少统一的规划与协调,各个培训机构自身的定位不明确。

                                                                      安徽继续教育网 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