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探析_学习网

如何约到同城炮_附近找小组联系方式_300元四小时服务

当前所在位置:教育动态
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探析
时间:2014-07-24 09:10:11 阅读:942

摘 要: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应当加强。高校会计人员作为高校特殊的教育工作群体,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不断巩固和提高高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继续教育是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针对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建议 

  为了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计改革工作的需要,2006年11月20日,财政部发布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并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继续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机构、师资、教材及考核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部分问题,作者结合自己的高校财务工作经验,就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 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高等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校办学规模显著扩大,特别是专业学科、师生人数、教学和生活设施等。规模扩大的同时,伴随着国家各项教育经济政策的不断完善,高校会计工作业务活动越来越广,业务量极度增加,业务性质也日趋复杂。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同样,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在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由简单的会计报账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在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和竞争激烈的环境里,高等学校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高效的财务管理水平是基础,而会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适应形式、更新知识,不断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 高校会计人员队伍现状

  1、学历和职称层次较低。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国家实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特别是地方高校,引进了大量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与此同时,由于财务工作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财务部门无法引进合适的年轻会计人员,而现有的会计人员大多是接受80年代会计教育,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另一方面,由于日常工作繁忙等原因,国家会计资格考试无法通过,许多老同志依然是会计初级职称。

  2、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梯队建设不合理。在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前,大多数高校学生规模只有数千人,由于学校规模小、教学资金少,会计人员只有不到10人,且十几年未引进新人。近年来,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财务部门虽然引进了个别计算机或会计人员,但会计人员年龄偏大矛盾依然明显,特别是在年龄偏大人员中,年龄差异不大,人才梯队建设不合理。

  3、知识更新和继续学习能力不够。高校会计人员普遍年龄偏大,且大多数是女性,由于日常繁忙的会计核算工作和繁杂的家务,加之记忆力减退,大多数会计人员学习兴趣不高,紧紧满足于做好会计基本工作。

  三、 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实施,虽然从制度上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难以有效地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1、继续教育形式单一,培训内容缺乏科学性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明确指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不同级别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师资和教学内容也有所区别。但是,实际情况是不同级别的会计人员在一起接受继续教育培训,教学内容也大多是会计法规制度及职业道德规范等,并未结合高校财务工作实际,更未结合不同岗位的知识需要进行培训。

  2、缺乏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态度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不断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知识和技能。参加培训的会计人员应转变对会计继续教育是休息和游玩的错误认识。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学习均未设置考试环节,会计人员学习的效果依赖于学习的重视程度,因此,学习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3、专题性继续教育方案缺乏

  高校财务工作业务面广、专业性强,近些年,随着各项教育经济政策的不断完善,高校教育资金的投入和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比如说高校融资、基础建设和学费收缴等,虽然各项工作在开展,但是是否合理,是否能采取更有效的方法,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深入思考,那么,专题性的继续教育方案将是很好的学习途径。

  四、 加强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建议

  1、营造良好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环境

  高校财务工作是学校全体师生关心的重点,服好务、理好财,是每一位会计人员的职责。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需要会计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继续教育是基础,更是关键。首先,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需要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经费、时间及制度保障;其次,财务负责人要在单位内部加大继续教育的宣传力度,明确继续教育的目的和性质,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并统筹安排参加培训的人员及学习时间;第三,在单位内部形成浓厚的学术和学习氛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解决会计工作问题的专题会议,统一申报上级学术部门的科学研究项目并获得经费支持,每位会计人员根据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任务,老同志带年轻同志,高职称人员帮低职称人员,使会计工作实际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这样便能够促进各类会计人员学习积极性,提升整体素质。

  2、实施分层次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按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继续教育对象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针对不同对象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时,师资和教材也有所区别。对于从事财务工作时间不长的会计人员,需要学习会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电算化操作。对于工作多年的会计人员,需要更新和拓展知识,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并与财务制度改革同步。对于财务部门的业务骨干和财务负责人,他们必须学习先进的业务和管理知识,提升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因此,在参加继续教育时,针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选择专门的继续教育机构,选择会计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会计人员亟待加强的业务知识作为培训内容,分批次地进行学习。继续教育学习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会计人员培训后能够产生积极效应,能切实提高会计人员各方面素质。

  3、进一步健全继续教育考试制度

  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时间一般只有1至2天,学习内容十分有限,增加继续教育学习的考试环节十分必要,并且需要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和程序。考试不是目的,是保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考试可以分为考试和考核两种形式,对于高级会计人员宜采用开卷考核形式,而对于中级和中级以下的会计人员宜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在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办理继续教育事项登记时,考试成绩应该在《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中予以体现。考试制度的完善将能够进一步保证会计人员在参加继续教育中务实学习,真正实现继续教育学习的作用和价值

                                                                       安徽继续教育网 整理编辑